大江东去

字:
关灯 护眼
大江东去 > 我要逆风飞扬 > 第38章 工业系统技术公司雏形(求推荐票)

第38章 工业系统技术公司雏形(求推荐票)


  “公司氛围很好,倪总您放心,咱们协同作战,完全没问题。”周朗端起自己的瓷杯,喝了口凉茶笑道。

  “是啊,前几天孟总还和我们一起攻克了电子凸轮这个技术难点。”马东林推了推镜框。

  电子凸轮是模拟机械凸轮的一种智能控制器。

  它通过位置角度传感器将信息反馈给MCU或DSP,后者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、运算处理,并按设定要求在指定位置将电平信号进行设置并输出。

  电子凸轮一般应用在有循环往复特点的场合,能弥补机械凸轮的缺陷。

  比如灌装啤酒,在一个周期内,“注酒”控制点的信号为30°~105°,那么系统一运行到30°时,就会输出对应控制信号,一直保持到105°为止。此时表明一瓶或一罐啤酒已经注满,动作结束。

  这对伺服、电机、传感器安装都有特定的工艺要求,属于精密控制。

  “很好。”

  倪长乐点点头:“这几天我打算成立研发管理部,挂在总经理之下,统筹各研发分中心的工作。基础技术研究部、产品开发部就从研发中心分离出来,把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朝前推进一大步。

  产品数据中心和失效分析也会跟着推进。

  市场销售、客户服务等前端后端也会跟着优化,争取把新业务新机型的通道完全打开。”

  孟平等人个个脸色兴奋,这意味着公司的资源将会更快更多地为研发服务。

  这就是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典型特征。一般一个新产品出来,初期验证的速度越快,就越有利于迅速打开市场。

  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从产品需求概念的提出,经过计划、样机、中试验证和量产等步骤,采用项目、产品、技术三级评审机制,最终避免开发失败。

  说白了,就是注重过程管理的一种先进开发模式。

  这种开发模式最初是微华集团采用,后来国内不少国有大厂以及一些上规模的民企竞相效仿,但能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。

  其中涉及的因素多了去。比如岗位梳理不清晰、职责不明,内耗,对产品理解不够深刻等等。

  倪长乐和孟平等人觉得公司全面推行IPD开发模式一定能成功。

  原因就在于公司的核心骨干对工业领域的理解远超一般同行,技术组、项目组、产品组都是专家,从源头上就能避免走歪路。

  比如PLC,也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,现在国内市场是“南三菱、北西门子”的局面。这两个品牌牢牢占据主导地位。

  国内只有一家Delta销售额接近1亿元,其也是台系品牌中做系统最全面的。另外深市和苏沪都有两三家国产的,但销售额还不过千万,合起来的市场占有率都不到1%。

  无论是周朗、孟平、马东林,还是倪长乐,都觉得公司PLC即使开发时间晚了点,也能后来居上。

  一方面,国内的几个同行单做PLC,很难在相关应用领域沉淀技术。

  比如PLC的主要应用包括开关量逻辑控制(印刷机、磨床、包装、电镀流水线等)、模拟量控制(主要就是D/A、A/D转换)、运动控制(机床、机器人等)、过程控制(冶金化工等)、数据处理及联网通讯等。

  这些应用需要大量的技术验证,而相关领域公司的采购习惯是不可能单独购买一家公司的PLC,又去另外买驱动器。

  在一个需要PLC控制的场合,供应商如果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,是很难打进去的。这就是单做PLC公司的致命缺陷。

  像国内现在这几家,都是要通过代理去卖,不仅行业开拓难度高就连技术也是断层的。

  但川腾就不同了。

  现在CT200及CT300已经打进众多行业,P100小功率伺服电机也在快速拓展,不同行业的技术沉淀相当丰富。这就为PLC这种控制层产品开发提供了足够的保障。

  另一方面,倪长乐作为川腾的“掌门人”,无论是产品思路还是运营思路非常清晰。

  像PLC这种产品,其实最难的不是产品开发,而是公司对于系统集成应用的理解。

  倪长乐在这方面是很敏锐的。

  从小型PLC(I/O点位较少)开始入手,慢慢再切入大型PLC。另外,在大型系统中,必须解决总线技术难点,否则就别想在产品整体运营方面取得突破。

  比如一些基础系统组件,都是采用基于MODBUS协议的RS232和RS485通讯接口,但到了控制层,CANbus、Profibus这些协议有些公司就没法搞定了。

  所以,孟平在负责CT300升级机型的时候,就已经开发了好几种通讯扩展卡,主要的就是CANlink、CANopen及Profibus-DP等。

  换言之,现在的川腾已经掌握了工业系统技术的一些关键。现代工业系统技术公司的雏形初具。

  在这个基础上,想要切入到某个新的领域,或者开发PLC、HMI这种组件,都不会过于困难。只要样机一出来,就能快速得到验证。

  孟平、周朗、马东林以及一些硬件和软件工程师,就像是勤劳的小蜜蜂,不断收集花粉然后将花粉团带入蜂巢,使得公司的技术竞争力越来越强。

  当然,这个过程中,还有大量的创新。公司现在通过创新积累的专利和软著,已经超过了150项,其中有20来项是发明专利!

  在这种情况下,公司的凝聚力是非常强的。尤其是技术人员,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
  即使是新招进来的毕业生,离职率也很低。

  至于业务端,几乎每隔一阵子就有新产品和新的应用出来,相关的市场推广及技术培训就够忙的了。没有人会愿意放弃一个蒸蒸日上的好平台。

  原来吕春风、吕华等几个老家过来的,还有单独创业的念头,现在也都踏实下来了。

  倪长乐、孟平几人把和伺服有关的技术及产品重点讨论了一会后,就形成了决议。具体细节,倪长乐也不用去问,直接让他们放手去干。

  会后,倪长乐就立即约见了又一家有意向的风投。

  因为诉讼耽搁了两年之久的新厂房必须尽快建起来。现在的4K平米厂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。

  PS:求推荐票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